行业服务
市场信息
供求信息
电子商务
 
会员风采
 
电子商务 您当前位置:首页行业服务〉电子商务
抓住机遇 众筹共享 扎实推进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加快发展 
 日期: 2015/11/28  阅读次数: 3057  来源: 浙江省农业生产资料行业发展促进会   
 

    当今时代,信息社会加快发展,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,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,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。要把握时代机遇,众筹共享,合力推动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加快发展,为农业农村经济实现“弯道超车”“跨越发展”提供新动力。

    一、充分肯定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取得的可喜成果

    互联网全功能接入我国二十多年来,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作出“四化同步”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之后,互联网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相连,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,给农业生产、经营、管理、服务带来了深刻变革,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可喜成果。

    农业生产上,农民越来越根据政策、技术、市场价格等信息安排生产,过去对信息的理解是情报,这是狭义的理解,现在信息既是资源也是渠道,更是平台。所以,农业的信息化要把跟农业、农村、农民相关的一些信息,首先要变成数据,变成在线化,变成可加工的数据。这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必须要补上的一课。

    农业经营上,最为突出的就是农业电子商务迅猛发展,正在形成跨区域电商平台与本地电商平台共同发展、东中西部竞相迸发、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双向互动的发展格局,为农业农村的市场信息化增添了无限的潜力和巨大的动力。农村电子商务也创造了新的农产品流通方式,塑造了农业产业的新形态。农业生产将来会转向个性化的定制生产,而且农业的个性化定制,比工业的个性化定制可能来得更广泛,这也是互联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。

    农业管理上,用“数据说话、用数据决策、用数据管理、用数据创新”的管理机制初步建立。过去搞传统行业“差不多就行”,现在要搞定制农业就要精准化、标准化,可复制、可持续。

    农业服务上,农业部门户网站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网站之一,12316全国农业服务热线年咨询量达2000多万人次,已经成为农民与专家的“直通线”、农民与市场的“中继线”、农民与政府的“连心线”。公益服务、便民服务、电子商务、培训体验等信息服务已经进村落户。

    二、准确把握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的历史机遇

    面对“十三五”和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,我们面临着很多挑战,更有很多机遇。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网络强国战略,发展共享经济,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。今年以来,国务院陆续出台一系列重大部署,重大举措,都把农业摆在重要位置,为推进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,我们要重点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认识和把握。

    第一,要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任务。“互联网+”、互联网等都是手段,都是为两个百年目标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,不要把手段和目标本末倒置。要瞄准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,贯彻落实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大力推进努力实现这个根本目标。这样才能把“互联网+”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,也建立在正确的轨道上。

    第二,要正确处理“互联网+”和“+互联网”的关系。“互联网+”是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,这是新的产业和新的业态。但是“+互联网”是每个行业,特别是传统行业迈出的第一步。就像你没有+微信,你怎么知道朋友圈。只有你加了互联网以后,才有可能“阿里巴巴,芝麻开门”。所以,传统农业特别是从业人员,要尽可能地“+互联网”,把你的生产、生活、经营方式加上互联网这种手段。

    第三,要立足于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。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很多,第一个是信息不对称。现在有的地方发展农村信息,发展的很好,实际上是减少中间环节,产销对接。这是传统的说法。用互联网的说法是B2C、C2C、B2B,这就是解决市场信息的对称问题。第二个是国际化问题。过去中国基本上是自给自足,现在跨境电子商务和自贸区的建设,各种各样优惠关税的安排或者零关税的安排,都迫使我们任何农业产品都要面临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。所以要树立全球思维,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、两个市场。要通过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,带动农业标准化、促进规模化、提升品牌化。这样才能走出一条产值高效、产品安全、资源节约的农业现代化之路。

    三、扎实做好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的重点工作

    “互联网+”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,从企业来说是想实现更大的利益,但是作为政府来说就要协调政府、市场、社会三方面的关系。

    首先,要加快发展农业电子商务。这是重要的切入点。通过电子商务这个利益的驱动,来引导广大社会投入研发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,统筹推进农产品、农业生产资料和休闲观光农业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。很多电子商务企业开展农村电子商务,首先都是从工业品开始的,因为工业品容易标准化,风险比较小。但是中国社会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最具魅力、挑战和潜力的是鲜活农产品,同时,优质农产品特别是地域特色和文化相关联的农产品数量是有限的。所以,互联网时代要确定农产品特有的价值取向,不能跟工业产品一样搞秒杀。农产品电商要参照荷兰花卉市场,探索建立拍卖机制。

    第二,要深入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。这是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的着重点。要按照全系统、全要素、全过程的理念,深入实施国家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工程,推广适宜农业、方便农民的低成本、轻简化的“傻瓜”技术设备。合理确定优先序,率先推进设施农业、畜禽水产养殖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。加强政企、公私合作,大胆探索租赁共赢机制,加大推广力度,扩大应用规模,尽快把使用成本降下来,确保农民用得起、用得上、有效益。

    第三,要抓紧实施农业大数据工程。这是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的突破点。农业条块分割,数据共享的任务异常艰难,所以不能只建自己小的数据库,小的数据库刚开始有用,但是过一段时间使用效果就很有限了,因为没有进入到大数据的共享,受到局限。要学会建立相互之间共享的机制,这是当务之急,要消除信息孤岛、数据壁垒,确实做到数据公开、开放,只有开放的大数据才真正有附加价值。

    第四,要大力提升农业信息服务。这是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的落脚点。要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,扩大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体系覆盖范围和使用用户,丰富公益服务、便民服务、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服务内容。12316及其他服务方式都应该强调政府通过移动终端服务,农业部将大力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。如果农民都不会用手机,那我们的对象就接不到信息。这也包括农业生产产生的数据,都要让广大农民用起来。

    四、营造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

    推进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行动,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,又要强化政府部门规划指导、政策支持、公共服务的作用,秉持开放、众筹、共享、共赢的互联网思维,推动形成产学研用协作协同的工作格局。

    第一,要强化政府顶层设计。政府部门和相关部门都要抓紧制定相关规划和实施方案。在省级层面,相关数据要整合到一个平台上。只有各个省整合好了,才能按照国家规划到2018年实现整个数据互联互通的要求。

    第二,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。现在是市场经济,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,推动任何工作都要从市场的观点出发,需求的观点出发,需求可以是个体,也可以是企业,也可以是农民。研究好了需求再进行企业性运作或者企业运作,政府支持或者协作。企业主体作用不到位,就不可能把盆景变成风景。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这个技术相对工业来说落后了,而且因为农业门类很多,有活体,有生命体,要比“互联网+”工业复杂很多,这也是实施“互联网+”行动的挑战。

    第三,要加快培育新农民。新农民过去讲是懂技术、会经营,现在可能要加上懂互联网。不懂互联网的农民就不是新农民。我们讲,团结、协作共同推进农业农村的信息化,共同推动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这一伟大行动的实现。农民、农村、农业是我们国家永恒的主题,几十年以后,我们可能还是世界上农民群体最大的国家,以后,我们还有很多农民,相当于整个欧洲的人口。所以我们这一代人、下一代人,都要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,扎扎实实把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这一艰巨光荣的任务做好。

 
 
打印 关闭
 
建议IE6.0以上版本浏览器 1024*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
Copyright@2015 浙江省农业生产资料行业发展促进会 浙ICP备15040341号-1
地址:杭州市萧山区萧绍路89号 免责申明